【南方日报】“新生”后的六一:健康是最好的礼物

2020-06-01


    “可不可以给我买些气球?还有打气筒。”“六一”儿童节之际,6岁的盈盈(化名)拉着妈妈于女士的手撒娇。得到肯定答复后,盈盈开心地蹦了起来,连忙换上漂亮的小裙子,和妈妈一起去商场,“小气球我来啦!”


    看着在阳光下奔跑的女儿,于女士百感交集。今年2月,盈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下称“中山一院”)进行了肾移植手术,这是她“新生”后的第一个“六一”。


   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介绍,近年来,我国儿童器官移植手术量逐渐上升,技术的进步和大爱的传递,让更多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有了“新生”的希望。“六一”前夕,记者采访了多名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儿家长,他们说,健康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

    疫情下的手术??


    “我只希望她健康成长”


    盈盈的病来得很突然,送到医院时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。那一年,她只有2岁。重度脓毒血症休克让她出现了多脏器衰竭,虽然经过及时救治,盈盈逐渐好转,但病魔仍有可能随时带走她年幼的生命。


    为了给她治病,于女士辗转求医。盈盈出现肾衰竭后,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。有医生建议,肾移植才能救盈盈的命。“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要给孩子做器官移植,我们都有点害怕。”于女士说。


    2019年9月,盈盈突然出现了2天短暂的失明,虽然经过及时救治恢复了视力,但这让于女士一家终于下了做肾移植的决心。他们卖掉在东北县城的房子,于2019年底来到了广州,盈盈住进了中山一院的病房。


    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不少医院都停了门诊和手术。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女儿,于女士既焦急又担忧:孩子的肾移植手术,还能做吗?


    医生办公室内,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王长希教授、刘龙山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也在开会。器官移植的供体难得,患儿的病情也等不起了,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救治孩子?


    2020年2月7日,是盈盈“新生”的日子。她等来了合适的肾脏供体,医院也做好了充分的检查和防护,为她进行肾移植手术。


    术后第5天,盈盈就可以下地行走,到第10天,她就可以开始在病房里小跑了。今年“六一”,盈盈终于可以自由奔跑了。对于女儿的未来,于女士只有一个愿望:“我只希望她健康成长,开开心心。”


    “罕见”的不幸??


    “只要有一线希望,我都不放弃”


    杨女士永远忘不了2018年的6月,本以为儿子航航(化名)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,但抽血化验的结果给了一家人一个晴天霹雳。


    “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肾衰,我当时接受不了。”杨女士一家带着5岁半的儿子四处求医,打针、吃药、肾穿都做过了,终于通过基因测序找到了病因——航航患上的是基因突变型肾衰,这是一种罕见病,肝脏也会出现病变。


    看病的路漫漫,杨女士已经不记得自己哭过多少次了。持续的高热让航航的状态极差,年幼的他需要通过透析维持生命。在广州的大医院,航航一住就是40多天。


    等待肾源的时光是最难熬的,杨女士坦言,当时的自己也在崩溃的边缘。2018年11月上旬,杨女士接到医院电话,得知有合适的肾源。可还没等她高兴起来,医院又突然通知,经过评估供体器官不宜移植,杨女士的心情跌进了深谷里。


    “只要有一线希望,我都不放弃。”11月22日,杨女士再次接到了医院通知,系统匹配到了合适的供体。


    11月23日晚,航航进行了肾移植手术。杨女士和丈夫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,听说手术很成功,他们的心才放了下来。“当时真的感到很幸福!”杨女士说。


    近日,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医护人员为该科的小患者们举办了一场“移路童行,向新出发”活动欢度儿童节,杨女士也带着航航来参加活动,同时进行一次复查。航航恢复的情况很好,6月2日,今年7岁的他也将迎来开学,开启他的上学时光。


    儿童器官移植发展??


    专家呼吁各方更多支持


    临床上,王长希常常遇到抱着希望而来,但听到器官移植的建议后退缩的患儿家长。他能理解家长的心态,也常常觉得无奈:“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发展,肾移植对比透析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。除了要定期服用抗排异药物,孩子的生活几乎与常人没有不同。”


    是什么导致儿童接受器官移植的数量偏低?此前,因为合适的捐献供体稀缺,让儿童器官移植难以推进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公民器官捐献工作的深入开展,儿童供体捐献不断增多,我国儿童肾移植例数也在逐年增加。供体均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(COTRS)来分配,“公平、公正、儿童优先”的分配原则正逐步推广,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获得供体的机会也越来越大。


    除了供体少,移植费用高也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。王女士一家来自海南,大儿子因尿毒症夭折,小儿子也不幸患上同样的疾病。在中山一院和基金会等多方帮助下,王女士才凑够手术和治疗费用。


    2019年,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实施儿童肾移植63例,该科是全国最大的儿童肾脏移植中心。王长希呼吁,政策上应加大对器官移植病患的经济支持,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的理念和大爱,让更多患者有机会重获“新生”。


   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


   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


报道链接:http://epaper.southcn.com/m/ipaper/nfrb/html/2020-06/01/content_61866.htm

2020-06-01